一村一委员 监督显真章 |
|
| 字号:[ 大 中 小 ]???发布日期:2017-07-07???浏览次数: ???信息来源: 联谊报 |
|
|
“一村一委员”是金华市政协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,将民主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新机制。这项制度要求政协委员与村、社区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,每月至少到联系村开展一次活动,引导委员接地气、查民情、解民困,促进履职活动常态化。
“一村一委员”制度没有先例可循,启动之初,市政协鼓励倡导各县(市、区)政协开展工作尝试,允许各地“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”,探索最适宜的工作方式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,各县(市、区)政协普遍建立了“一委组一乡镇”“一村(社区)一委员”的工作模式,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。
实施“一村一委员”较早的浦江县政协,将在浦江的省、市、县三级政协委员以“一委组一乡镇”“一委员一村庄”进行双结对,13个委组和211名政协委员分别结对15个乡镇(街道)和211个行政村。
为了使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,该县政协出台了《浦江县政协委组管理办法》,通过“六个一”机制,即撰写一个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、开展一项民主监督活动、开展一次对口联系活动、撰写一件提案、开展一次公益活动、撰写一条社情民意,将双结对制度抓深抓实。搭建政协委员“随手拍”、委员约谈、民主监督小组、民主监督员委派和闭会期间委员提案交办等工作机制,使每位委员结对履职有抓手。建立完善考核机制,采取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,实施台账式考核管理,要求委员、委组及时填写开展结对活动记录表,自行建档,随时备查,并与浦江县委组织部、统战部联合出台《关于健全县政协委员退出机制的若干规定》,对不作为委员及时予以调整,激发委员履职动力。
今年1~4月,该县三级政协委员共开展暗访形式监督455次,查看现场991处,发现问题47个,收到委员“随手拍”535张,形成图文监督材料18期。如财贸组委员督查结对的浦南街道垃圾分类工作,针对垃圾桶单一化、垃圾袋不可降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提出了有深度的监督建议,形成《对我县生活垃圾分类的三点建议》报县委、县政府,有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。
“一村一委员”工作机制试行半年来,基本实现了“委员下得去、信息上得来、问题查得准、解决有办法、效果看得见、常态可持续”的工作目标。“一村一委员”同时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,客观地反映基层群众的合理诉求,帮助党委政府做一些政策上的宣传疏通,充分发挥政协协调关系、汇聚力量、化解矛盾、凝聚人心的作用。
金华市婺城区政协委员张家良联系的联合村有19口水塘,在接到区政协通知的第二天,他就进村深入实地查访,发现有几处水塘水面漂浮物污染特别严重,岸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成堆,严重影响水质。拍照记录并查清情况后,他马上向该村所属的街道有关负责人进行通报,和村两委干部带领几十名志愿者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清理杂物,把水里的垃圾全部清运出去,19口水塘面貌焕然一新。村民都说“家良委员带头干了一件大好事”。兰溪市政协委员张彩霞、徐志高出钱购买治水用品,帮联系村解决水质污染问题。
“委员联系村,绝不是到下面去走走看看,要放下架子,撸起袖子,不能只动嘴巴、光说不做。”张家良如是说。政协委员联合村两委发动群众美化村庄环境,赢得村民点赞,生动地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,进一步拉近了干部、委员与群众的距离,也扩大了政协工作在基层的影响。
“一村一委员”制度是市政协在“五水共治”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民主监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,在金华各县(市、区)先行先试的基础上,市政协于近期出台《关于推进“一村一委员”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政协委员开展“一村一委员”工作,要坚持就地、就近、就便、全覆盖,坚持在参与中监督、在监督中参与,坚持问题导向、实效导向、治本导向,紧扣剿灭劣V类水“干、查、督”大行动,积极助推“浙中生态廊道”项目建设,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“百千行”活动,跟进助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常态化推进“两路两侧”“四边三化”整改整治工作等,当好宣传员、战斗员、监督员、信息员、示范员。同时,《意见》还对组织领导、经费保障、纪律规范等方面进行明确。
市政协主席陶诚华说,“一村一委员”工作机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创新举措,也是政协民主监督搭建平台、拓展内容、丰富形式、规范程序、提高质量的一次有益探索。希望通过推进这项工作,为政协主动促进社会和谐找到有效途径,使委员关注民情、搜集民意、维护民利,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,客观地反映基层群众的合理诉求,同时也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搭建舞台。通过“联系”这根纽带,把社会各阶层、各群体、各族各界人士,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,纳入到协商民主的平台上来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