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江北区这块土地逐渐变美,鞍山村、毛岙村几个保留村庄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使整个村庄的面貌、环境有了极大的提升。
我是鞍山村老樟树民宿的业主,根据老樟树试运行二个月以来的具体实践来看,还存有道路交通制约、交通指示不够,可走、可看点不多,动手、体验这种项目太少等很多问题。
民宿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,它不同于农家乐也不同于宾馆或旅游景区,而是“宿在民居,游在山水”的集趣味、乡土味、人情味于一体的经济模式。它既是旅游经济,也是服务经济。在本着先试先行的基础上,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采取一些措施。
一、注重适度开发。既要保持村庄里原有的原汁原味的东西,又要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实际需求。合理地在鞍山村沿河开发一条商业街、引进一些小作坊,使路过鞍山村的游客,能不知不觉中被吸引,有可买、可动手的项目,才可以使他们有足够的兴趣留下来,住下来。
二、实现全季覆盖。旅游淡旺季很明显,宏观各地旅游经济的主要特征,“季节性”因素正成为影响各地旅游经济的主要制约点。为此,“民宿经济”要打破旅游经济具有季节性的一般特性,需做好“春耕、夏种、秋收、冬藏”四篇文章。将农耕文化、旅游文化、诗画文化、红色文化、亲情文化与民宿经济融会贯通,实现一年四季任何时候走进民宿都有可以走的地方、适合做的事情、喜欢看的美景,做到民宿经济的全季覆盖。鞍山村可以把农民闲置的土地、村里的机动地都集中起来,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社。通过统一的规划、合理地布局,一年四季都有可看、可吃的蔬菜、瓜果,并根据瓜果颜色,做成色彩农业,大大地提高了鞍山村的观赏性。
三、加强和规划民宿的经营。对所有的经营户应进行引导,请专业的老师对农民进行客房服务的培训、经营理念的输入,包括对村级班子领导的思路的整理,带领他们去一些民宿发展地比较成熟的地方进行考察,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并结合自己的优势,摸索一条适合鞍山村民宿经济发展的道路。
四、民俗文化。鞍山村文化广场地处鞍山与荪湖交界,靠近荪湖花海,在那里可以定期举办乡村旅游文化集市,鼓励所有的村民和农家乐、民宿业主积极参与。家家户户拿出自己最拿手的东西,或者自己的本地蔬菜、农产品都可,同时引进一些手艺者,民宿文化推动者,让游客来了以后有吃、有玩、有看、有体验,能带走一些有本地特色的东西,既提高了农民的收益,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到鞍山村来。
五、民宿聚集村。鞍山村地处保国寺与荪湖之间,背靠北山游步道,前两年政府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进行了外立面的改造。整体环境确实提高很多,但是对于要成为一个民宿集村还是有一定差距。建议做个整体的旅游规划,然后根据侧重点,按景区一样的标准来打造鞍山村,让鞍山村处处是景,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环境整洁的状态上。
以上是我对鞍山村民宿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,希望政府和我们通过努力,能把鞍山村这个舞台搭好,有更多像我这样的鞍山人回归鞍山、回报家乡,把鞍山村打造成为宁波市民的第三休闲空间。
(此提案为区领导领办提案)